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学术活动  演讲纪要

鄭振滿_在台湾,祖籍都刻在墓碑上
  发布时间: 2015-06-17   信息员:   浏览次数: 1413

2015年6月15新浪福建网对话郑振满教授,讨论福建与台湾历史上的乡族与国家。

  香火观念是两岸深入到血液的文化认同

  小浪:台湾和福建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从家族方面来说,可以给我们举个例子吗?

  郑: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清朝的时候,很多先民背着祖先的牌位和骨骸去台湾拜的。这就是家族对他们的意义。在台湾每个村都有庙,拜的都是老家的神。有些台湾人年年都回大陆进香,这就说明家乡对他们的重要性。虽然他们去了台湾,但还是在同一套帝国的制度文化下生存和发展。

  这其实是自古以来的儒家伦理。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香火。中国人活在世上,必须对祖先负责的。我们社会生活的权利、义务都是来自祖先,必须对祖先有个交代。这种文化到今天还是一样。

  小浪:这些对现在年轻人可能没有意义了。

  郑:为什么我们现在要讲传统文化呢?其实就是想把这些找回来,才能一步步意识到这些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找回这些传统机制,我们可能就很难管理好。

  西方人跟我们不一样。他们一代只管自己这一代,只要完成自己这一代的任务。所以,有些父母住在孩子的家里是要交房租的。中国是反哺式的,必须对上一代负责。所以就会特别注重香火。这是一套社会继替的原则,也是我们整个民族为什么会不断扩大的原因。而香火传承这种观念,也是两岸平民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都很重要的东西。

  同乡同业让闽台之间的情结更加紧密

  小浪:在台湾,有很多地方是以内地,特别是以福建的地方命名的,能不能跟我们讲讲这方面的故事。

  郑:在移民社会,老乡总是跟着老乡一起出来打拼。到了一个地方从事同一个行业,形成自己的聚落,尽可能维持一个熟人的社会,这样也有利于跟其他人竞争。这个在社会学上的概念叫离散社群,这是跨文化的生存策略。国际上所有的长途贸易,都是运用这个逻辑和结构去建立贸易网络。

  所以,早期台湾的一些移民都是要面对陌生人。陌生人之间的交易都是由能力强者来做沟通的工作,其他人就跟随他们。在熟人社会是不需要签合同的,完全基于信任。这个我们就叫做同乡同业,说简单点,就是同乡会。这也就是为什么台湾很多地方保留着跟福建一些地方类似的地名,特别是泉州、漳州和龙岩一带。

  小浪:似乎有一个印象,台湾人在保护乡土这方面做得更好,而且特别以在地文化为豪。在这方面,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吗?

  郑:台湾当然也有很多问题。但有些地方确实做得比较好。老房子、庙都保存得很好,出去的人都会定期回来。老人在村里是可以养老的,因为各方面的资源都分布得很均衡。所以他们的村庄是能住人的,出去的人是会回家的。

  这个主要还是靠庙,他们的家族和庙的联系很紧密。他们把钱捐到庙或者祠堂,或者一代一代累计下来的祭祀公业,类似一个基金会,把同乡同族的人召集起来做一些公益的事。像在台湾的一些村庄,没有谋生能力的人可以去收垃圾,每个月基金会会发工资维持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的村庄都很干净。他们的政府也推动社区总体营造,发动民间的力量来改善社区的环境。

  在台湾,墓碑上都写着自己的老家在哪里

  小浪:似乎台湾人的祖籍观念比较重。

  郑:籍贯就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如果没有籍贯,就没有身份,没有自由。你认同了这个国家,并不会失去自由,可以得到最大的自由。

  台湾人会一直强调自己的籍贯是哪里,在墓碑上都会写上自己的老家在哪里。这是深入到骨髓里的文化认同。两岸的统一是统一在头脑里的这个东西。

  小浪:闽台之间通过文化交流算不算是一条捷径呢?

  郑:不能算捷径,但是是最可靠的。

  小浪:现在台湾人来大陆免签证了,您怎么看这个事?

  郑:来往更自由了,关系自然就会更亲近了。我也希望去台湾的手续也能化繁为简。我到台湾的感觉是,台湾人都很友善;台湾人到这里来,每个大陆人也都会很欢迎。友善热情,同时又以平常心对待,这才是正常的。(新浪福建讯)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