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最新资讯
鄭學檬先生自傳
  发布时间: 2017-10-12   信息员:   浏览次数: 120

我于1937年中秋(农历八月十六日)酉时出生在浙江天台县。1950年春 毕业于翠屏乡小学,因家境困难,辍学半年,学会些许农活,终身受益。1953 年夏,毕业于天台育青初中,考入本邦名校台州中学。1956年考入有“南方之强”美誉的厦门大学,4年后毕业于该校历史学系,并留校任助教。师从韩国磐教授治隋唐五代历史,“文革”后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治学、工作期间承蒙韩国磐、傅衣凌、陈在正、陈诗启等教授及未力功书记等领导的指导、鼓励、提携,经年努力,亦有小成。在《历史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及各类文集)刊发学术论文稿八九十篇,出版《五代十国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岳麓书社19962003年)、《传在史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点涛斋诗文存稿》、《衣带渐宽终不悔——厦门华厦职业学院办学十谈》 (香港天马出版公司2010年)、《点涛斋史论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中国企业史》(古代卷,主编兼作者之一,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中国赋役制度史》(主编兼作者之一,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简明中国经济通史》(主编兼作者之一,人民出版社2005年)、《李世民评传》(主要作者,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2011年)、《唐宋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主要作者,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等多部著作。

曾荣获第一、二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及多项省级一、二等奖。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相关理论、内容的研究和发微、对唐宋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考和若干论述,或成一家之言,为学术界所关注;也是我无悔于师友、同仁教诲的心得。

1988年起享受国务院津贴。1986年至2001年,曾赴荷兰莱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创价大学和香港、台湾的若干所著名大学进行访问交流,并在莱顿大学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授课并参与指导博士研究生。

1984年起,我勉为其难,先后兼任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教务长、副校长(常务),并以代校长名义参加第二届中日大学校长会议(1986年,东京)。还普兼任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古(籍)委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等学术领导职务,参与相关高等学校文科教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活动,推动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改革。个人简况先后被收入《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Who’s Who 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中国大学校长名典》,行政、教职双肩挑,是我们这个时代很多知识分子的共同经历,行之维艰,雪泥鸿爪而已。

19989月退休,而后应邀担任厦门市政协举办的厦门华厦职业学院院长八年(该校已于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从事高等职业教育 (主要是工科职业教育)探索,提出“两个转变——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办学口号和“不比层次,但求素质;不唯书本,更重技能”四句箴言,同行以为有的放矢。

闲暇时喜作山水游,并随意为古诗(仿古而已),以抒胸臆。2012年阴历八月十七日(阳历101日)恰值我75岁寿辰,子女、学生、同事及他们的部分孩子聚餐为我祝寿,内心甚为感激,思绪微澜,成诗一首:

七十五寿辰感怀

月圆十六挂前山,嫦娥直送来人间。

自是蹉跎七五路,还念殷勤六八贤。

时来未觉老将至,年去方知颜色改。

今夜同席有至爱,一世枯荣付笑谈。

俨然知足悟道矣。

2015820日记于寓所“点涛斋”

  

(原载郑学檬《点涛斋史论集:以唐五代经济史为中心》,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662663页。)

郑学檬先生自传.pdf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