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学术活动
追尋歷史學家傅衣凌在永安進行契約研究的印記
  发布时间: 2018-07-06   信息员:   浏览次数: 439

追寻历史学家傅衣凌在永安进行契约研究的印记

现在购房一定会与房地产商签订购房合同,再到房产、国土部门进行登记备案。那么,您见过民国时期的土地登记档案吗?永安市档案馆档案室里仍然保存着37本的民国时期永安县(城区)土地登记簿。

这些档案来之不易,躲过日军的轰炸,被蛀虫咬过,几经周折,留在了永安市档案馆。在古代,购房合同即是房契。与这些土地登记档案相关的文献资料——房契、地契依然保留在永安的土地上。

这些年代久远的房契、地契,也许在您眼里,并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但是,79年前,历史学家傅衣凌(1911年—1988年)依据永安的部分契约,创造了史学研究的“传奇”。

发现民间契约 开创了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

1939年初夏的一天,警报声响彻在永安郊区黄历村的上空,群众纷纷向安全地带转移,一位年轻人抱着头向附近的一座土堡跑去,村庄经过日军的一阵狂轰滥炸后,顿时火光冲天,硝烟弥漫。轰炸声停止后,年轻人抬起头,环顾四周,竟然发现了一个装有民间契约文书的木箱,心中狂喜不已。这位年轻人就是傅衣凌。当年,他在永安福建省银行经济研究室担任编辑课主任。

傅衣凌在自传中这样记录:“那时为躲避日机的轰炸,在距城十多里的黄历乡的一间老屋,无意中发现了一大箱民间契约文书,自明嘉靖年间以迄民国有数百张之多,其中有田契、租佃契约以及其他帐簿等等,我即依据这些契约整理成三篇文章,编为《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一书,在福建协和大学出版,这是我第一次引用民间契约文书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著作。”

之后,战时永安发现的这批明清契约文书,成为傅衣凌先生研究并创立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暨中国契约学的基础核心材料,他据此先后写成了《明清时期永安农村的社会经济关系》《清代永安农村赔田约的研究》等多篇论著。

《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引用民间契约文书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著作,开创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一条新路子,也是傅衣凌先生开创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的奠基之作。从此,永安黄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发祥地。之后,此书被传播到日本、美国,引起国内外史学界的关注。

傅衣凌先生(1911—1988)

傅衣凌,福州人。1927年就读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和同学邓拓等组织“野草社”,出版自编自印的刊物《野草》。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935年,到日本,进入法政大学研究院攻读社会学。1937年回国,在福建省银行经济研究室工作。抗日战争爆发,投入救亡运动,任福建省抗敌后援会编辑股股长,主编《战地通讯》,在地下党帮助下,宣传抗日救国,抨击投降卖国活动。福州沦陷后,移居永安。1939年,任福建省银行经济研究室编辑课主任。1941年至1946年,先后在协和大学、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从事史学研究。1950年,回到厦门大学,先后担任历史系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副校长。他曾是厦门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古籍整理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还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傅衣凌先生学识渊博,主要学术贡献在中国社会经济史领域,尤其是明清经济史。他在研究工作中把社会史和经济史相结合,吸取传统学术和西方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的长处,注重民间记录的搜集,以民间文献证史,首先利用前人很少注意过的契约文书、族谱、地方志来研究经济史,既扩大了史料来源,而且能发前人所未发,对明清经济史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形成他治史的特有方法和独特风格;傅衣凌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主要开创者,在史学界形成了著名的“傅衣凌学派”,为我国培养、造就了杨国桢、李伯重、陈支平、郑振满、陈春声等一大批具有鲜明学术个性、卓越成就的专家学者。

传承乡土文化  保护契约文书

自傅衣凌等人利用契约文书进行史学研究以来,契约文书的不断发现为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经济、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契约文书揭示了中国历史最真实的样态,从中可以看到传统中国尤其是乡土社会所表现出的务实精神、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

  除了傅衣凌在永安发现民间契约外,永安文化志愿者、民间收藏家安孝义也发现了不少珍贵的永安契约文书。他说:“目前,我已搜集了近3万份的永安契约文书,包括元代、明代、清代的地契、房契、婚契等……”

安孝义收藏的永安契约文书

安孝义从事收藏近40年,搜集到的各类文献资料已超过10万件。安孝义专心收藏,并不为盈利,只是希望人们铭记历史。福建省历史博物馆领导高度评价其藏品:层次高、系统化、品种多,可以填补福建省抗战历史研究的许多空白。2015年,安孝义应省历史博物馆邀请,为福建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提供了近300件珍贵的文献资料。安孝义收集的永安民间契约具有时间早、门类多,数量大的特点,其中不少契约文献与苏区红色文化相关。

厦门大学历史系张侃教授、博士生韩冬威与安孝义交流永安民间契约史料

永安现存有大量的乡规民约、山林交易和笋竹、香菇、药材买卖等各种契约文书,是永安历史文化的瑰宝,见证了永安历史发展的脉络。

2012年夏天,厦门大学历史系郑振满、张侃、刘永华等5位教授,带领着韩冬威等30余名学生追随傅衣凌先生的足迹,冒着酷暑来到永安贡川古镇,开展乡土文化调查和民间文书搜集工作。

      在贡川,师生们每天早上7时开始工作,深入农户家中进行乡土文化调查,回到“临时宿舍”后,再对当天搜集的民间历史文献和口述资料进行讨论,常常讨论至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师生们发现了清代的《贤祠书册》《重修贡堡浮桥册》等珍稀文献。

     2016年,韩冬威已成为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他以永安历史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近年来,他多次来到永安,进行田野调查。他走进永安市档案馆,深入贡川镇,并来到安孝义的工作室,翻阅这些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料,不断搜集永安的契约碑刻、族谱、账本等民间历史文献。

  今年是傅衣凌先生去世30周年,明年是傅衣凌来到永安开展田野调查80周年。多年来,傅衣凌的弟子追随先师的学术风范和学术路径,继往开来,为中国社会经济史做出了重要的拓展。

  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永安将沿着传承乡土文化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不断保护和发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撰稿/《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 林丹原载《三明日报》201876日第B1版)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