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学术活动  演讲纪要
曾玲「文化移植與華人家園建構」講座紀要
  发布时间: 2018-04-19   信息员:   浏览次数: 555

2018410日下午,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东南亚史和华侨华人研究专家曾玲老师给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题为“文化移植与华人家园建构”。本次活动系刁培俊老师开设的“史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名师典范系列讲座之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黎志刚教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王晓梅老师、本校南洋研究院王付兵老师、历史学系陈瑶和陈遥老师,福建师范大学汤锋旺老师,以及华侨大学和集美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诸多师生前来听讲。现场济济一堂,座无虚席,氛围热烈。

曾老师满怀深情地回顾作为重点侨乡的厦门和重点高等学府的厦门大学与东南亚华人悠久的渊源,接着在简单追溯华南移民东南亚数百年的历史之后,以新加坡海唇福德祠绿野亭为个案,为我们呈现伴随华人移民而产生文化移植现象;最后引申讨论中华文化的海外发展,以及民间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辩证关系问题。

曾老师的讲座述及,厦门是众所周知的全国重点侨乡,相比于其他侨乡,使厦门脱颖而出的不仅是厦大校主、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还有1821218日第一艘帆船从厦门直航新加坡,它不仅开辟了福建人移民东南亚的便捷途径;更在于它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新加坡自由港地位的形成。厦门大学的出现首先是20世纪初东南亚华人经济发展的产物,具体来说是塑胶经济发展的直接产物。厦门大学是目前为止全世界唯一一所由东南亚华人创办的高等学府。陈嘉庚和林文庆两位先生主政的十六年,使厦门大学进入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从1956年创办南洋研究所到2016年开设马来西亚分校,可以说厦门大学与南洋华人的记忆一直传递到现在。

曾老师指出,从汉唐以来,华人移民已经走过三个阶段,分别是汉唐至宋元季风贸易阶段,明代中叶至清前期海外私人贸易的兴起阶段,以及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苦力贸易及开海禁之后的华工移民浪潮时期。最后一个阶段奠定了今天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基本规模及文化形态。伴随着华人移民的是文化的移植,这一移植的文化主要是华南地域文化的民间文化,其中主要包含方言习俗、节庆崇拜、民间信仰等等。

曾老师重点讲解了新加坡海唇福德祠绿野亭,指出它是在新加坡开埠初期华人移民帮群分立与互动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广、客两帮的总机构。它在历经近两个世纪的历史演化后,如今仍活跃在新加坡华人社会的舞台上。

在延伸讨论阶段,曾老师从个案研究的框架中跳出,启发我们思考海外华人的文化移植这一现象,并认为:一、华人移民所移植的文化是华南地区的传统民间文化,正式这一民间文化帮助了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建构与社群整合。二、中华文化在海外的移植获得了创造性的发展,与东南亚在地文化获得了很好的融合;三、东南亚华人社会文化既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又是所在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凝聚了东南亚华人,并促进多元文化种族的和谐。

曾老师对学术满怀热情,对传道授业的坚守和学术脉络的延续等都十分重视,她克服困难前来讲学并传授了如此众多的学术信息,赢得了在场师生们发自内心的崇敬和持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撰稿/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陈非儿)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