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学术活动  演讲资讯
南開伯苓班史學系列講座
  发布时间: 2018-06-11   信息员:   浏览次数: 247

2018614日上午9时,南开伯苓史学系列讲座(1920)在史院楼天挺阁(127室)举行,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郑振满教授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赵世瑜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民间契约文书的历史与逻辑”、“在晋祠里研究——乡村中的朝廷与国家”的报告。此次讲座别开生面,采用论坛形式,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许檀教授、卞利教授、余新忠教授和张传勇副教授与谈,来自各学院的7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场讲座,讲座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常建华教授主持。

郑振满教授从民间历史文献的保存状态、民间契约文书的解读方法两个角度阐发了民间契约文书的历史与逻辑,并以岭顶李氏契约文书为例带领同学们更加直观和深入地解读和认识民间契约文书。他指出,民间契约文书多保存于地方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大高校也有数量未知的收藏;文物市场上的契约文书存世量大,但系统混乱,应该加以统计并建设数据库予以保存。此外,私家收藏的契约文书数量十分庞大,散见于各地各乡,因此田野考察、成系统地完整保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民间契约文书有其自身的系统和源流,制度背景、地方习俗和社会网络也是研究者需要充分注意的契约文书之解读语境。最后,郑振满教授利用《大地之约:台闽古书契》中的契约文书,以“半作尽断,半作挪借,给银四两”和陈瑞定、陈瑞湘土地的从典到卖为例,引导同学们关注契约文书中的特殊现象,领悟契约文书的巨大魅力。

赵世瑜教授通过山西晋祠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演变与风俗更易,以小见大,重在阐释体现在乡村中的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变化发展。他认为历史人类学的核心概念在于礼仪标签、结构过程和逆推顺述,并表示,正如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所说的,人类学家不研究乡村,但在乡村中进行研究;“以小见大”并不具有研究上的重要性,解释“小”的文化象征意义更应被学者关注。赵世瑜教授从晋祠的多重概念和聚落的出现出发,认为自战国至隋唐晋祠的开发与水利的发展密切相关;北宋时期宋太宗赵光义焚毁晋阳城,将晋阳城内余民尽迁新城,晋祠及其周边的发展出现了相应转折;宋代以后,晋祠发生了村落共同体的重组,从一个比较重要的国家礼仪场所转变为地方性礼仪场所。

两场报告结束后,与谈教授、副教授纷纷发言,表示受益匪浅,并结合各自专业领域的研究对两场报告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个人观点的说明。在场同学积极向二位老师提问,并表示获益良多。讲座获得圆满成功。

  (来源: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