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学术活动  演讲纪要
陳瑤「船戶歷史文獻與流動人群研究」講座紀要
  发布时间: 2018-05-16   信息员:   浏览次数: 490

2018515日下午,厦门大学历史系青年学者陈瑶老师在海韵教学楼举办了主题为“船户历史文献与流动人群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系刁培俊老师开设的“史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系列讲座之一,历史系刁培俊老师、刘诗古老师及研究生同学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陈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的选题经过与田野经历,具体介绍了关于船户历史研究的问题缘起、学术旨趣,并且指出船户研究对社会史、经济史、航运史研究的意义。

随后,报告正式进入主题环节。陈老师的报告分为两部分:其一,介绍船户历史文献的类型以及解读船户历史文献的方法。首先,陈老师具体介绍了船户历史文献的搜集过程,主要呈现了民间文献(契约、族谱、碑刻、账簿、水路歌等)、地方档案(民船业档案、船运公司档案等)、外文文献(英、日文调查报告等)三大类型,为同学们展现了丰富的船户相关史料。接着,陈老师提出解读流动性社会群体相关文献的方法,强调回到文献的创制现场进行解读,关注文献类型、性质与格式,注意多元文献的对读与关联。

其二,由解读船户历史文献讨论历史时期流动的社会群体如何建构社会秩序。她指出船户历史研究的特点与问题意识,可以从乡土性与流动性并存、流动人群的文献创制、流动人群的社会秩序等方面入手。同时,她由船户历史研究延展到一些理论层面的思考,认为对乡土社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跨区域的社会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群体的多元面向与相互关联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推进对中国社会历史的认识。

最后,陈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史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方面的体会和感想。她认为学术展开的两种进路不外乎:由外而内,从文献或田野进入;由内而外,从问题或关怀带入。同时指出论文写作的两类产出:格物与释疑。她指出,无论选择哪种进路,两者之间都会循环往复的互相对话。

刘诗古老师、刁培俊老师和部分研究生同学,就陈老师报告中的一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和商讨。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为同学们展现了一场丰盛的学术“佳宴”。

(撰稿/厦门大学历史系  洪钰琳)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