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学术活动  演讲纪要

楊奎松『中國當代史研究的宏觀思考與問題意識』演講紀要
  发布时间: 2014-07-21   信息员:   浏览次数: 930

        2014年7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學歷史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楊奎松,在格林豪泰廈大店C座一樓會議室作了題為“中國當代史研究的宏觀思考與問題意識”的講座。
        講座開始,楊教授通過對“同情之理解”的問題的闡述,提出歷史研究不能拿今人的眼光、視角和立場去簡單地解讀、評判歷史中的人。歷史研究需要“走進去”,但更需要“跳出來”,尤其是對於歷史人物和思想史問題的研究。例如對於陳獨秀、中共與莫斯科關係等問題的研究,關於是對是錯的問題并不重要,這些都是當時的一種政治需要而形成的政治認識,不能將這些結論作為歷史事實。歷史研究過程中應當盡量避免先入為主的主觀傾向性。無論是研究一個人、一群人、一個黨、一個族、一個國,都要盡量避免跳進去而出不來的情況。相反,利用一種他者的眼光來進行審視是必要的。
        中國現代史的研究,存在偏激的情況。中共黨史的研究資料浩如煙海,例如保留下來的書信、日記和內部講話等,尤其是基層性的檔案資料更是數不勝數。相反,國民黨黨史的研究資料是有限的,相關的國民黨的會議記錄大部分都不是“速記”式的,很多是決議式的。雖然資料有限,歷史研究也需要做到“同情之理解”,盡量地去“還原歷史”。
        歷史研究中,需要一種超脫于歷史的價值判斷和關懷。把中國歷史打通,不僅要上下打通,還要左右打通。當然,做到這樣是很困難的。例如,在進行中共問題研究的時候,中共有自己本身的一套語境、意識形態和話語體系,這就需要各方面歷史的打通,需要跳出自身所處的環境,有一個更大的包容心和世界觀,才能夠做到歷史上的真正還原。
        在進行歷史研究的過程中,需要禁忌“機會主義”的選題意識,要樹立問題意識。當然,很多問題意識在歷史研究中是深受局限的。然而,對於自己的歷史研究,要有自己的問題,明白自己關注的問題和層面之所在。歷史研究要有大的關懷和對自己所提問題作出回答的慾望。楊教授結合自身經驗提出,自己研究一直是圍繞着“中共為什麼在中國會出現”、“中國為什麼會走到現在”這些問題展開的。
        歷史研究需要注重兩方面的對話:一是和研究對象的對話;一是和讀者的對話。對於與讀者的對話,需要盡可能的多,而不是少。目前學者的研究大多在語言文字方面過於學術化,這裡的學術化并不包括學術規範層面。在實際寫作的時候應當注意一些具體的細節問題,例如文章的標題要吸引人,章節的設置要具有層次感等。
        關於歷史的評價標準問題,楊教授認為在進行歷史評價的時候應當運用一種歷史進化觀來看待,不能局限于自身所處及自身所研究的時段,應當超越今天的歷史局限,放在人類大歷史的“長城”中來看問題。例如,運用文明的方式處理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黨與黨之間、族與族之間等人類之間的各種關係。人總是群居的,而看待人類社會進步的標準,就目前而言,主要是人權、人性和人道三個方面。從歷史進化的角度看待歷史,可以看到人類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未來。
(撰文/王正華-紀要未經演講者審定,請勿引用)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